陳: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著你們,我想目前最頭痛的是美國吧?美國高層一直想把這個事件定調為「叛國」,同時也發動了不少官員和民代鼓吹「叛國說」,但阻力很大。尤其史諾登「每周一爆」的戰略,讓美國政府一直無法站穩腳跟進行反擊。因為當你自己的正當性與純正性備受執疑和攻擊時,你就失去了理直氣壯指責別人的立足點,更別提美國目前正焦頭爛額地處理來自歐洲、中東、與俄國的外交攻擊和抗議。
另外,複雜的問題最忌「過度簡化」!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就會對史諾登有不同的定位,他是「國民英雄」還是「全民公敵」,目前還處於大家「各自表述」的階段。
但整體來說,我個人肯定史諾登的爆料,「史案」讓我們更接近真實的世界:他證實了我們長久以來對雲端產業裡個人隱私保護的顧慮。最初我們只是擔心廠商無法信守承諾保護客戶個人隱私,現在呈現出來的問題更大:即使廠商有意願盡力保護個資,國家機器仍可能會以行政和科技手段介入。目前即使不同的人儘可以就「史案」各自表述,但我只問一個簡單的問題,有誰願意一天24小時生活在被監視、被記錄的環境中。我頗贊成美國幾位法律學者的發言:這種機制已經違背了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
目前美國政府在論述上正處於不利的狀況,PRISM曝光之後,美國大眾突然發現多位情報高官在國會的聽證會上面對議員、面對媒體當眾說謊。PRISM的主要目的是反恐、反重大犯罪,但史諾登所公布的資料顯示PRISM與相關系統幾乎沒有功效,NSA所提出的「成功案例」後來也被踢爆是穿鑿附會的假證辭。一連串的誠信失分已經讓大家對歐巴馬政府接下來的說辭都全部打上問號。
對美國情資單位來說,史諾登當然是個叛徒。史諾登的爆料曝露了美國情搜作業當中的「一個環節」,美國情報工作接下來在執行上一定會比較不方便,原來不設防的場域現在可能因為警覺提高反而都築
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火牆」。但換個角度來看,史諾登的爆料讓大家不得不正視美國情搜系統當中的「可議之處」,美國國會與國際社會也都會給予美國政府壓力,讓情搜工作更「合理化」。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事實上,以史諾登在情報系統中的層級,他的爆料對美國情報系統的傷害應該十分有限(當然,目前美國正面臨著一場外交災難)。
在世界列強中,我最信任美國擔任「世界警察」的角色,但我個人不同意部分的美國官員和議員很直覺叫囂史諾登犯了「叛國」罪。假設目前的情搜系統的運作邏輯正與美國立國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馳,是詭詐、動機不良且不公義,那真正的「叛國者」反而應該是這些建立PRISM相關系統、支持PRISM相關系統,而把美國推向墮落的官員和議員,史諾登如果真是為了悍衛美國的核心價值挺身而出,那他才是真正的愛國者。
Project Leader: Peter
如果您有任何建議,請使用 kjproject.hv@gmail.com與我們的團隊連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各位不吝提供寶貴意見!